中国公民从事海外 Web3 与加密行业工作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指南

区块链, Web3 和加密货币行业普遍采用远程协作模式,是当今世界远程工作职位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对于中国大陆公民而言,想要从事这些工作却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必须高度重视背后的法律风险,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否则不仅仅是违规,更可能陷入犯罪的糟糕境地。

一、 核心法律风险

中国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特别是“9.24 通知”发布后)。从业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刑事罪名:

1. 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这是目前币圈从业者最容易触犯的罪名。

风险场景: 如果你服务的海外项目方实际上是一个资金盘、赌博平台或涉及诈骗,而你作为技术人员提供了代码支持,或作为运营人员提供了推广服务。即使你辩解“我只是打工的,不知道老板在诈骗”,但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薪资显著高于市场水平且无法证明对公司业务合法性的尽调,很容易被认定为“主观明知”,从而构成帮信罪。

2. 非法经营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风险场景: 只要你的工作内容涉及面向中国境内不特定对象发行代币(ICO/IEO)、开设交易所或提供法币出入金服务,均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根据《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9.24通知),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 境内员工为这些机构提供营销支付结算、技术支持,依法追究责任。

3.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洗钱相关)

风险场景: 主要集中在薪资结算环节。如果公司发放的 USDT 来源不干净(涉及黑灰产),而你通过 OTC(场外交易)将其变现为人民币。一旦上游资金被查,你的银行卡不仅会被冻结,本人也可能因“涉嫌洗钱”被警方带走协助调查。

二、 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风险差异

1. 人在国内,远程为海外项目工作

风险等级:极高

这是目前最危险的工作状态。因为你的人身受到中国法律的完全管辖。如果海外项目方涉及针对中国用户的违规业务(如发币、合约杠杆交易),中国警方无法抓捕海外老板,往往会优先抓捕境内的核心员工(如技术负责人、社区经理)作为突破口。

2. 出海工作(新加坡、迪拜、香港等)

风险等级:中等。

虽然人身安全暂时得到保障,但仍需警惕“长臂管辖”。如果你的工作内容是专门针对中国大陆市场进行宣传或营销,即便人身在海外,回国探亲或经过与中国有引渡条约的国家时仍面临被捕风险。

三、 规避措施与合规建议

为了保障自身安全,从业者必须建立严格的“自我风控体系”。

1. 严格的尽职调查

入职前,不要只看薪资,必须像投资人一样审查公司:

  • 业务合规性: 公司是否有所在国(如新加坡、迪拜)的金融牌照?
  • 团队背景: 创始人是否实名?是否有过往诈骗黑历史?
  • 代码审计: 作为技术人员,必须确认自己编写的智能合约是否存在留后门、资金池转移等恶意逻辑。
  • 拒绝匿名团队: 如果雇主坚持匿名,且发工资通过混币器,请立即远离。

2. 坚守“屏蔽中国用户”的红线

这是保护自己最关键的护身符。

  • 技术层面: 确保所在公司产品严格屏蔽中国大陆 IP,禁止 +86 手机号注册。
  • 业务层面: 坚决不参与任何针对中国大陆市场的宣发、地推或社群运营。如果公司强迫你做中国市场推广,应留下书面反对记录并尽快离职。

3. 薪资结算与税务合规

  • 首选法币: 尽量争取直接通过海外银行账户(如 Wise、香港卡、新加坡卡)接收美元或当地法币工资。
  • 变现谨慎: 严禁通过不明来源的场外币商(OTC)大额变现。通过正规持牌交易所(如 Coinbase、HashKey)或拥有合规法币通道的机构处理,保留所有交易记录和工资单,以证明资金来源合法。

4. 切割个人身份与职务行为

  • 工作隔离: 使用专用的电脑、手机和社交账号处理工作,不要与个人生活混用。
  • 不碰资金: 作为打工人,绝对不要用个人的银行卡或钱包帮公司代收代付资金。一旦涉及资金流转,性质就变了,极易构成“非法经营”或“洗钱”的共犯。

四、 非加密货币方向的合规性

在 ”9.24 通知“发布后,我们建议您对加密货币实行一票否决,不要碰和加密货币有关的任何职位,哪怕是纯技术岗位。

其次,对于 web3,区块链等非加密货币方向,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你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 最大的红线转移:从“金融安全”转向“信息安全”

当不涉及钱(金融)的时候,监管的核心关注点就会转移到内容(意识形态)数据(国家安全)上。

Web3 领域有很多 SocialFi 或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主打“内容上链、不可篡改、不可删除”。

但根据中国《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区块链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进行即时处理”的能力(即删帖、封号)。

如果你开发的海外去中心化平台被用于传播中国法律禁止的内容,而该技术架构设计为“无法删除”,且该平台在中国境内可访问。作为核心开发者,可能涉嫌“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如果雇主开发的是基于区块链的隐私通信工具、混币技术(即使不发币,仅提供技术)、或者能绕过防火墙(GFW)的去中心化网络(如某些 DePIN 项目)。开发此类工具可能被认定为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2、 “数字藏品”与 NFT 的合规陷阱

如果雇主从事的是 NFT 业务(国内称为“数字藏品”):

基于联盟链(如蚂蚁链、百度超级链),仅发行收藏,严禁二级市场炒作交易。这是合规的。

如果海外雇主是在公链(以太坊、Solana)上发行 NFT,虽然不发币,但允许用户在 OpenSea 等平台自由炒作、高价转售。这种情况有可能被定性为“变相发售代币”或“非法设立交易所”。如果你在国内负责该项目的社群运营或市场推广,引导中国用户去海外炒作 NFT ,依然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

3、 数据出境与网络安全法风险

某些 Web3 项目涉及大量用户数据的跨境传输,或者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根据《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如 WorldCoin 的虹膜数据)或者是涉及国家基础数据的地理信息传输到境外,需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

如果你在国内负责采集数据并直接传输给海外雇主,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4、 究竟什么才是“安全”的区块链工作?

在中国法律语境下,真正低风险的区块链工作主要集中在“产业区块链”(Industrial Blockchain)领域:

联盟链技术(Consortium Blockchain): 使用 Hyperledger Fabric, R3 Corda 等技术,服务于 B2B 场景。

例如:

供应链金融: 确保核心企业信用穿透,不涉及发币,只处理法币债权。

产品溯源: 农产品、奢侈品防伪溯源。

电子存证: 司法存证、电子发票、版权保护。

如果你服务的海外雇主是做上述业务的(例如:一家为马士基航运做区块链物流追踪的公司),那么你的法律风险几乎为零,这属于正常的软件外包或跨国技术合作。

五、 总结与建议

坚决不碰加密货币,对于 Web3 和区块链相关的雇主,请用以下“三问法”自测风险:

“能不能删?”

如果有人在链上发布了违禁信息,公司有没有技术手段进行屏蔽或删除?

如果答案是“绝对不能”,且产品面向中国用户,有风险

“有没有炒作?”

产品里的数字资产(NFT/道具/域名)是否鼓励高频次、高杠杆的二级市场交易?

如果答案是“是”,且针对中国用户,有风险

“谁来付 Gas?”

虽然公司不发币,但产品运行是否必须依赖公链(ETH/SOL)并要求用户购买加密货币支付 Gas 费?

如果必须让国内用户去买币才能用产品,这间接涉及了法币入金,处于灰色地带

为了确保您的求职安全,出海聘不推荐任何与加密货币有关的职位,也呼吁您对照以上合规标准,谨慎选择远程工作。

guest
0 评论
最新
最旧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