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只有 H1B,新西兰绿名单其实更值得期待

刚刚过去的一周,对无数在美国打拼的外国人而言,堪称一场突如其来的惊魂之旅。9 月 19 日,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令,从 9 月 21 日起,新 H-1B 签证申请需缴纳高达 10 万美元的费用,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引发全球恐慌。 许多正在海外度假的H-1B持有人闻讯匆忙取消行程、抢购机票,蜂拥返回美国,以免因延误而面临续签或新申请的巨额负担。 尽管白宫随后澄清政策仅针对新请愿,并非立即影响现有持有人,但混乱局面仍未完全平息,科技行业和移民律师圈一片哗然。

这项政策虽尚未完全敲定,但H-1B签证收紧已成大势所趋。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科技与专业工作签证,自 1990 年起,它已成为硅谷等高科技中心的“敲门砖”。H-1B 针对“专业职业”(specialty occupations),要求职位需学士学位或等效资格(如会计师、数据科学家),申请人须持有相关学位或 12 年经验替代。 雇主需先向劳工部提交劳工条件申请(LCA),确保工资不低于市场水平,再向移民局递交 I-129 表格。然而,其最大痛点在于年度配额:仅 65,000 个常规名额加 20,000 个硕士豁免,远低于需求,导致依赖随机抽签(lottery)系统。 以 2025 财年为例,移民局收到约 44.2 万注册,仅选出约 12 万,成功率不足 30%。 对于国内求职者而言,直接中签 H-1B 的机会几近于零。

幸而,全球移民格局并非美国一家独大,一些国家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高技能人才——新西兰便是典型代表。吸引全球精英填补劳动力缺口,已成为新西兰移民政策的核心支柱。新西兰绿名单签证(Green List Visa)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自2022年推出以来,不断优化迭代。 该签证分为两个层级:Tier 1(直通居留)和Tier 2(工作转居留),聚焦医疗、工程、信息技术、建筑等急需领域,提供高效移民通道。

绿名单签证的最大亮点在于其精准匹配机制。申请人需从绿名单中锁定对应职位(如护士、软件工程师或土木工程师),并证明具备相关资格(如学士学位或专业注册)及至少2-3年经验,同时获得新西兰雇主的全职工作offer。薪资门槛通常为中位工资的 1.5 倍(从 2025 年 8 月 18 日起,中位工资为 NZ$33.56/小时,相当于年薪约 NZ$104,000,视行业而定)。 申请流程简洁高效:通过移民局官网在线提交offer信、资格证明、健康及品格检查,通常几周内即可获批。签证初始有效期为2年,持有人享有开放工作权,配偶可获开放工作签证,子女则免费就读公立学校。

更令人心动的是其移民路径:Tier 1职位持有人可立即申请居留签证(Straight to Residence Visa),无需等待;Tier 2则只需工作满2年后即可转居留。2025年7月,移民局更新认证雇主工作签证(AEWV)表单,进一步简化绿名单申请,让整个过程更顺畅。

当然,新西兰的吸引力不止于签证便利,其职场文化同样值得一提。强调工作-生活平衡的标准工时仅每周35小时,且裁员率极低,为员工营造出稳定而惬意的环境。 不过,求职者也需理性权衡:相较美国,新西兰商业机会较少,赚取高薪的路径更窄;加上国土辽阔、人口稀疏,生活服务设施不如国内便利,这点心理准备不可或缺。

在 H-1B 风云变幻之际,新西兰绿名单或许是高技能人才的另一片蓝海——稳定、包容,且通往永久居留的道路清晰可见。

将本文分享给您的朋友:
guest
0 评论
最新
最旧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讨论